科研方面:主持科研項目、發表論文論著、獲獎項目(要求科研項目為省部級及以上,論文為國家級以上,科研成果須注明本人排序)
主持科研項目: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囊膜蛋白基因變異對新城疫病毒(NDV)融合活性的影響(30671556, 2006-2009)
2.主持并完成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重點項目:雞MDV強毒污染監測試劑盒的中試(05EFN213400128, 2005-2008)
3.主持并完成安徽省科技攻關重點項目:禽免疫抑制疫病—雞馬立克氏病診斷試劑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發(07010302148,2007-2008)
4.主持并完成安徽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年度重點項目(03023032,003-2005)
5.主持并完成安徽科技學院重點學科建設基金“NDV對鴨致病性演化機理的研究”(YZD2004-12,2004-2006)
6.主持并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行業標準制定項目“雞馬立克氏病的測定(雙相免疫法)”(02165,2002-2004)。
7.主持并完成的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雞馬立克氏病排毒規律的研究”(98130206,1999-2001)
8.合作完成安徽省科技攻關重點項目“豬高熱病病因診斷及防護關鍵技術研究”(07010300144, 2007-2008)
9.參加并完成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畜禽新型高效免疫佐劑和疫苗的產業化”(2001-2004, 2001AA243071)。
發表論文論著:
1.Tat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Activates Lytic Cycle Replication of Kaposi,s Sarcoma- Associated Herpesvirus :Role of JAK/STAT Signaling. Journal of virology. 2007,81(5): 2401–2417(并列第一作者,國際影響因子為:5.3)
2.黃芪多糖對雞體液免疫增強作用.中國獸醫學報.2009,29(3):312-334(第一作者)
3.雞新城疫強毒株的分離及其人工感染試驗.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02,24(3): 212-215(第一作者)
4.雞致病性MDV感染AGP法檢測可靠性研究.中國農業科學.1999,32(4):107-109(第一作者)
5.免疫雞MDV感染后羽毛根HVT的分離及和HVT免疫對MDV抗原檢測的影響.畜牧獸醫學報. 1998,29(3):274-279(第一作者)
6.鴨副粘病毒強毒株的分離和鑒定.中國動物檢疫.2001,18(10): 24-27(第一作者)
7.異源新城疫病毒感染對雛鴨組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中國獸醫學報.2008, 28(11):1247-1250(通訊作者)
8.雞源新城疫病毒人工感染鴨的病理組織學研究.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08, 30(1):53- 57(通訊作者)
9.Ⅰ型馬立克氏病強弱毒株Meq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安徽農業科學.2008, 37(30):14604-14606(通訊作者)
10.鵝源新城疫病毒人工感染鴨的病理組織學變化.中國獸醫學報.2009,29(1):15-78 (通訊作者)
11.飼養管理中的福利狀況對動物疫病傳播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影響.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0):14604-14606 (通訊作者)
取得的知識產權情況:
1.發明專利:制備雞馬立克氏病毒感染檢測抗原的新原料及其篩選方法,公開號:CN101377489
2.發明專利:雞馬立克氏病毒感染檢測抗原的制備方法,公開號:CN101408542
3.發明專利:雞馬立克氏病毒抗體及其制備方法,公開號:CN101575374
獲獎項目:
1. 主持完成“達國內領先,居國際先進水平”的省級科研成果一項,即:“雞馬立克氏病污染監測技術的研究”(皖科鑒字[2002] 第54號),并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3-3-R1)。
2. 參加完成“達國際先進水平”的省級科研成果一項,即:“雞馬立克氏病毒致瘤株與非致瘤株的分子生物學區別”(蘇科鑒字[98] 第049號),“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與非致瘤毒株的研究”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98-01026-6)。
3. 發現了一種新的疫病,即:高致病性鴨副粘病毒病,“高致病性鴨副粘病毒I型病毒株的分離和鑒定”論文獲全國行業學會優秀論文(第一作者)。
4. 主持制定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動物疫病防疫標準,即: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雞馬立克氏病強毒感染診斷技術》(NY/T 905-2004)。
5. 博士論文“雞馬立克氏病監測技術的研究及應用”,于2006年被授予“全國獸醫專業學位優秀博士論文”。 |